欢迎访问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信息公开专栏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本信息   >   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及报告   >   正文

在第七届五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作者:    信息来源: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 信息公开网    发布时间: 2016-11-03

深化改革  强化管理 

为争创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在第七届五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讨论稿)

张继忠

2016年611

各位代表:

我受学院领导班子的委托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审议。

一、2015年工作回顾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省农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把握省部共建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重大项目实施的契机,充分利用黑龙江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合作发展平台,深入开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紧贴中央精神,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升内涵,以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基本目标,圆满地完成了2015年的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继续推进5个国家级重点专业和8个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积极开展“发展职业教育,成就出彩人生”系列职教宣传活动,狠抓学风建设,强化日常教学管理;

二是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手创办了2000平米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现已有20个项目入园,初步形成创新创业理念渗透、意识培养、能力强化、项目扶持等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模式,由种植类学生主持的12栋大棚果蔬生产创业项目也成效明显;机电专业师生发明的“食用菌菌袋自动窝口机”项目,作为我省唯一一所院校代表参加第十届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国家级团体一等奖,并获4项实用新型一项发明专利,学院被中国发明家协会授予全国高职高专创新教育基地;

三是深入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7部教材成功入选“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5部国家规划教材荣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奖励;

四是以赛促练,以赛促改,不断强化师生技能。年内承办了全省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国赛选拔赛)5个,共7支学生队伍代表我省参加全国大赛,共获各类技能大赛省级以上奖92项(政府组织69项,行业组织23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0项;教师3人获省级大赛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新增省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农业职业教学名师3人;新晋全国教指委委员3人;

五是成功立项教科研课题9项,组织完成45项省级课题结题审核,其中教学改革项目37项,科学技术类课题8项;获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奖29项,其中第三届“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1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技术奖3项,牡丹江市科技进步奖1项,其他省级以上各类学会教学成果奖24项,获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个。学院“农业职业教育研究基地”被省教育规划领导小组确立为黑龙江省首批教育科学研究基地,“高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团队”被确立为黑龙江省首批教育科学研究团队。

 (二)招生就业工作再创新高

学院2015年完成招生2982人(其中高职2718人,中职264人),统招、单招、省内、省外四个招生渠道均有较大收获,实现了五年来生源渠道建设的预期目标,也体现了学院上下一心的执行力,为今后稳生源、谋发展,实现学院高职在校生规模稳定在8000人左右的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也一直稳定在90%以上,就业对口率、稳定率、薪酬水平亦稳步提升。

(三)助力试验区建设成果凸显

学院作为试验区建设的核心成员单位,持续派专家团队指导6个省级、国家级职成教育试点县的创建工作,与地方政府全面合作共建,以试验区为平台主持参与中职示范校、中高职贯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多个试点项目,全面助力试验区建设,我院在去年8月份召开的全国职成教育示范县推进会议上做了经验报告,学院的做法和成效得到教育部的高度认可,学院也因此获试验区阶段性成果一等奖4项和试验区建设特殊贡献奖。

(四)项目研究取得新突破

我院主持的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人才保障综合改革》项目顺利通过验收,项目成果内容被省政府和教育厅出台相关文件时采纳,有力助推了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项目建设;学院承担的教育部《职业院校农业类部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项目,共开发了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园艺技术专业和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3个专业顶岗实习标准,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填补了顶岗实习规范管理国家标准的空白;学院主持的农产品及农资营销等6门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核心课程即将通过验收;3个卓越农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持续建设。

(五)职教集团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依托学院牵头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与集团内29所中职学校在六个专业中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试点,试点三年共拉动中职涉农专业招生1400人,仅2015年联合注册招收贯通学生785人,创历史新高;

二是为集团内合作院校开放资源,免费接收宁安、阿城等多所职教中心学生实训370人次,累计156学时,为牡丹江师范学院学生开出公选课15门,接待学生跨校实训403人次、累计288学时;承办了中职果蔬嫁接国赛选拔赛,并作为领队率领中职学校获2项国家级三等奖;学院先后召开贯通中职师资培训会、特色教材开发会议、贯通转段考核工作会议,强化对合作中职学校的指导,并通过专业共建、资源共享、专家指导等多种方式推动中职学校内涵建设;

三是与科研院所、技术监督局和企业通过项目研发、技术服务、基地共建,在食用菌、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等产业领域广泛开展合作,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学院以“推进农职教育服务农业产业 实现多方共赢”命题的成功典型案例入选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典型案例集并公开出版发行。

(六)学生素质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

注重学风建设,强化学生管理。通过业务培训、素质能力大赛等举措强化辅导员队伍素质提升。建立联动联评机制,通过创新以“五查”为主要方式的管理,强化学生养成教育,提升了学生工作成效。

团学工作扎实推进,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团学业绩继续居全省前列。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万名学生上冰雪”等文艺体育系列活动,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我院学子在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决赛中成绩斐然,斩获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学院获优秀组织奖。在2015年全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我院学生获得单项第一名1个、第二名2个、第三名1个,团体获得第七名。

(七)社会服务力持续提升

在高质量完成省农委下派的基层农技人员和现代农业创业培训任务的630人的基础上,还承担了各级各类单位委托培训1500余人,并有10余名老师受邀支持周边市县实施的各类培训任务,一批双师素质的教师长期活跃在“三农”服务第一线,服务半径辐射到我省东南部地区十余个市县,学院的培训能力和社会服务成效得到了地方政府和企业、农民的高度认同,影响力日渐提升。与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合作录制“三农”服务特别节目《乡约农经》,全年录制15期,并在重点栏目《社会方圆》中播出,使牡丹江地区180万农民广泛受益。

共组织了行业工种、通用工种和全国统考与行业统考的鉴定工作1324人次。

(八)行政、后勤、安保工作有的放矢

起草修订学院章程和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全面梳理现行规章制度,完善《学院人员外出请假报备制度》等;档案信息化管理进程稳步推进,服务意识持续增强,档案查阅利用率创历史新高,毕业生满意率进一步提升;按上级廉政要求圆满完成了办公用房清理整改情况复查工作;完成了学院信息公开网站建设,及时更新公开信息内容;按照国家现行文件精神和未来全面实行全员聘任制的指导思想,编内和聘任制人员同步推进了工资改革;完成了综合办公楼塑钢窗更换、农业园区地下给水管道的改造;完成了景区60平米公共卫生间建设、7000平米园区步道的铺设;老运动场与附中校园场地改造项目也已开工,冬季冰雪体育运动得以恢复,反映良好;卫生所内部环境改造及常用检查设备已投入使用,师生就医环境和医疗服务水平有了历史性提升;机电汽修车间二期投入500万的项目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由于政府土地规划原因,项目进展缓慢,手续正在积极协调中;安保工作基本实现技、物、人防三位一体,严格执行24小时巡查值班制度,定期开展消防和应急演练,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外来人员及车辆管理,确保校园安全和谐稳定。校园环境卫生一流,后勤服务水平开始向高标准看齐;财务工作创造条件继续通过多渠道融资,克服资金缺口较大的难题,确保学院各项工作良性运转。通过积极努力得到了中信银行4000万元的贷款支持,替换了内部集资3700多万元,开始了调整融资结构的成功尝试。

(九)持续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注重文化育人

学院将设施农业基地项目与6个国家级、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按AAA级旅游景区管理标准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统筹管理。通过举办校园芍药文化节、菊花展、科普传递以及冰雪文化系列活动,集中打造以彰显农经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品牌,通过景区拉动、基地开放,全年接待市民和中小学生达10万余人次。通过这样的系列活动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向社会展示,努力提升校内实训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培养学生学农爱农情怀,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功能彰显,社会效益、教学效益并举。

除此之外,省农委所属的黑龙江省镜泊渔业养殖试验站计10个编制6个人,按上级要求正式并入学院,原科研功能继续发挥,人员归并在养殖系;教职工身心健康继续得到关爱,体检工作按政策有序开展,全员保健意识明显提升;学院工会积极组织各项文体活动,在省农委组织的首届职工篮、排球比赛中,成绩优异,并荣获女排冠军。学院附中和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离退休工作井然有序,活动丰富多彩,坚持执行国家相关政策,保证规定经费足额到位,并在生活上、精神上给予关爱。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院师生员工砥砺奋进,开拓进取,抢抓机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在全国生源数量总体下滑的情势下,我院招生规模呈现平稳上升的态势,在省外招生数量上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在教育教学改革和教科研工作等方面均取得的可圈可点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各项利好政策的支持,离不开上级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更离不开全院师生员工的同心同德,开拓创新。在此,我代表学院领导班子,向所有为学院发展付出艰辛的教职学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成绩令人振奋,经验弥足珍贵。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院未来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团队管理水平和工作状态不平衡,个别干部和部分职工主人翁意识减弱,奉献精神不强,履职尽责、担当意识不够;个别职工不遵守劳动纪律、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管理层对这些现象和群体的考评、管理、教育不到位,制度执行不严。二是存在资金负债压力大、财务成本过高、人员成本过大等问题;全员开源节流、节俭办学意识不强;财务管理、资源优化利用、资金效率还需提升。三是制度建设不完善,依法治校、依规管理的机制仍不完善,部门协同配合、联动推进等工作机制尚不健全,制度约束和标准考评与绩效联带作用发挥不明显。四是创新发展能力有待提升。专业活力、专业影响力、专业吸引力、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仍需提升;学风建设学生管理、学生养成教育、辅导员能力提升等方面仍需加强;服务团队工作作风、服务意识、管理水平、工作效能需要进一步提档升级。五是面对新形势,招生举措、宣传载体等创新不够,全员招生理念在个别层面落实不够,招生队伍整体素质需进一步提升;个别分院就业二级管理落实不到位,对口率、稳定率、就业层次仍需提升。六是校办企业改制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对学院的管理和社会声誉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七是由于人员编制、核定职称聘任职数等政策性因素限制,加之五年干部未做调整,影响了教职工队伍建设和部分年青同志的积极性。对此,我们将直面矛盾、正视问题、全力作为,在今后的发展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6年工作任务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又恰逢国家对职业教育愈加重视,利好政策接踵而至,学院事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2016年总体工作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细落小落实国家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以学院章程和“十三五”发展规划为统领,坚持依法治校,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以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为重点,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完善制度标准、创新运行机制、改进方式方法、提升管理水平,为发挥好国家示范校作用、创建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奠定坚实基础。

(一)继续抓好招生就业工作,实现办学规模稳步增长

举全院之力,与时俱进地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宣传方式,创新宣传载体,强化招生工作队伍建设,强化部门间通力配合,全力抓好招生工作。以单招、中高职贯通培养为招生拉动,以持续抓好省外生源为增量,力求新突破,保证各项招生计划的有效落实,年内全日制招生总规模争取达到2900人,其中高职新生2700人;强化就业工作二级管理,明晰职责,充分发挥分院就业工作主体作用和职能部门服务、保障、指导作用,各专业应继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结合“订单式”与“学徒制”培养等形式,努力构建毕业生就业直通车,完善跟踪反馈机制,提高就业岗位稳定率、对口率和薪酬水准,树立农经职教品牌,有效拉动招生工作顺利开展。

(二)继续参与推进试验区项目建设及指导工作

继续发挥好试验区项目办核心成员单位的作用,重点做好已实施项目的推进和验收指导工作,协助做好第一阶段(20122016年)成果梳理总结与展示策划,精心谋划第二阶段(20172020年)建设规划及启动仪式工作;以项目为纽带,密切校地联系,加强与相关中职学校的深度合作,在做好学院中高职贯通等项目总结、成果推广和成果展示等工作的同时,积极准备第二阶段的项目立项工作。

(三)争取重大建设项目,持续推进内涵提升

一是争创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超前谋划,做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骨干专业等9个项目和校园文化品牌、创新创业教育等33项任务的申报工作。按优质学校建设标准全面启动创建工作,创新发展理念,聚焦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全面提升毕业生发展竞争力,增强技术技能积累实力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拓宽合作领域,不断提升影响力,探索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格局的形成,努力将学院建成区域内现代农业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资源集聚地。

二是争创国家级骨干职教集团。完善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相关制度,完善集团网站建设,强化集团运行管理;着力提升集团的协同创新服务能力,集聚学院涉农专业群的人才优势、设备优势和基地项目,与涉农企业、行业深度合作,将现在基地按校企的双重需求,按产教深度融合的建设目标逐项启动推进,在食用菌、食品加工、设施农业和养殖服务等方向提升学院农业应用技术的传承应用研发能力,提高技术服务的附加值,充分利用师资、基地优势,加大对集团内中职学校和相关企业的指导和服务,探索建立紧密型集团运行机制,提升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的影响力,争创国家级骨干职教集团。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质量

一是持续深化专业建设,有效推进课程改革。从产业需求、实训条件、师资队伍、就业质量、专业影响力等多个维度入手,做好专业优化调整,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设置与改革、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的机制;启动专业教学诊断与改进试点工作,每个专业群确立一个试点专业,综合评价专业建设改革成效及改进方向,建立完善的专业诊断改进机制、预警机制和内部质量保证机制;积极推进“互联网+”,启动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加快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启动骨干专业建设,每个专业群确立1-2个骨干专业,着力打造在人才培养水平和技术协同创新能力方面有引领作用的品牌专业;深化校企合作,在畜牧兽医等专业开展“学徒制”培养试点,强化“双主体”育人;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二是继续加大教风、学风建设力度,提升育人质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教书育人岗位职责,以教风促学风;完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推进二级督导管理,强化分院评价指导主体作用的发挥;以教学质量和课堂管理成效为导向,对岗位津贴、课时津贴进行结构调整,适度改革津贴发放管理办法;加强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大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力度,推行教师企业轮训制度,提升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建立常态化学风督察体系,严格推行学业预警和课程重修等制度,完善联动、奖惩、预警和淘汰机制,将学风建设作为部门和个人评奖、评优、职称评聘的重要指标持续推进,切实形成制度严明,责任明晰,执行有力的工作状态和管理氛围;实行重大事项联评,加大日常检查、汇总分析和信息通报力度,抓好补考、毕业、顶岗实习管理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学院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相关管理部门严格履行管理职责;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和宣传活动,强化团学干部队伍在学风建设方面的引领作用。

三是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提升管理内涵。用好省级和国家级项目资金,依据教学、科研需要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集成打造有影响力的共享型实训基地;强化基地管理内涵建设,由建好向管好、用好转变,充分利用现有仪器设备等资源,拓宽服务项目,加强合作研究,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创新管理机制,加大开放力度,切实做到为师生科研、实训、自主创业、技术推广和社会服务等提供有效服务;广辟渠道,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稳定发展校外实训基地。

四是教科研、科普工作抓实落靠。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在研项目的指导推进,与制定的成果奖励新标对接,促进成果有效回归课堂,落地转化;科普工作以国家级、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国家AAA旅游景区为平台,制订和完善建设规划和管理制度,使之成为专业教育、技能提升、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不可或缺、独具特色的阵地。并积极与中小学、幼儿园师生以及周边村镇建立沟通机制,争创全国示范性科普教育基地。

(五)持续强化教职工队伍建设

稳步推进教师职称直接聘任制度,将师德表现、教学水平、应用技术研发成果、社会服务成效、双师化等纳入教师聘任标准之中;推动教学、管理、工勤岗位的分类管理、分类评价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劳动纪律管理,突出领导干部的表率带头作用,严格抓好全员职业操守,对有悖师德、师风的现象和个人要严管、严惩,树正风、扬正气;规范聘用制人员公开招聘制度;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机制,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培训,推进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完善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人员退出机制。

(六)以整章建制为前提提升管理效能

全面制订、修订、建立以学院章程为统领、“十三五”发展规划为目标的各项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体现依法治校、内外约束、有效激励和风险安全防范等一系列完善、规范、统一的现代大学制度保障体系;贯彻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强化制度建设落实,强化执纪监督问责,提升部门间协作力和领导干部执行力;引进办公自动化平台,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进程,提升行政管理效率和办公质量。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制度,加强监察和内控管理;继续做好信息公开工作。

(七)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将创业教育纳入必修课,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明晰创业规律,激发创业热情,提供创业机会,启发创业意愿,为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向大学生宣传好国家、省、市关于支持大学生“双创”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参加省市各类创业大赛,做好学院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做好学院创业项目孵化和推广工作,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团队共同研发创业,完善创业跟踪服务工作。

(八)社会服务持续开展,学历提升渠道不断拓宽

做好基层农技人员、现代农业创业培训与后续跟踪服务工作,争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试点,探索培训与人才培养的衔接融合。继续鼓励教师下基地、下企业、下社区进行实践锻炼和社会服务,助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升教师团队的双师素质和社会影响力。

加强学生自学考试的助学管理和教学监控,加强与本科院校的合作,拓宽招生专业,为在校生学历提升搭建便捷的立交桥。

(九)以促学风为重点加强团学工作

一是素质教育与学风建设同步推进,落实全面质量观,凝练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融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为一体的育人文化;开展以“四进四信”进课堂、“百万学生上冰雪”等系列主题活动,充分挖掘校规、校训育人内涵,发挥教风、学风育人作用,营造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加强学生的德、艺、体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大对参加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学生精英的奖励政策,促进学风建设。

二是从学生日常教育教学环节抓起,部门间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加强学风建设;建立两级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强化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和文明礼仪教育,通过常态化检查和监督,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推进学生工作二级管理,将辅导员评聘、绩效考核以及学生日常管理等工作重心下移,明确分院学生管理主体职责和职能部门服务监督指导职责,加强专业团队与学生工作团队的协同配合,提升育人与服务水平。

(十)安全工作扎实推进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日常安全防范意识,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演练,完善校内消防安全设施和监控系统,排除安全隐患;加强外来人员、车辆的监管,加强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管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十一)加强国有资产清查和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学院国有资产清查工作,摸清家底,建立台账,整合资源;完成汽车综合实训基地项目;完成老运动场地的塑胶铺设与附中广场铺设工程;完成7-10号学生公寓天沟防水改造和图书馆阳光井防水改造;加强校园亮化和圆梦湖环境美化效果;集资新建车库,完善教职工生活保障设施。

(十二)以教科研与科普基地为内核建设旅游景区

以国家级、省级科普教育基地为建设核心,实现生产示范、教学实训、科技培训、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等基地功能集成,推动旅游景区的建设,凸显景区宣传性、公益性、示范性原则,依托教科研基地资源和校园芍药文化节宣传载体,弘扬农经文化,提升资源共享率,扩大服务外延,扩大社会影响力。

(十三)创新服务管理新模式

服务部门要强化服务理念,增强主动意识,以服务质量作为衡量标准,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增强成本意识,合理用工,切实加强服务团队建设;探索推行物业和安保工作的社会化管理;以推进食堂绩效管理为突破口,探索内部经营性绩效管理新模式,逐步促进相关单位管理水平和绩效水平的双提高。

(十四)其他工作

附中和幼教工作重点继续放在内涵提升上,提升教学质量和素质教育水平,增强区域基础教育的影响力;继续关爱离退休职工生活,落实好国家相关政策;加速推进住房货币化改革进程;继续加强社区管理,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继续关注师生身心健康,定期组织职工体检,完善休闲运动器材,丰富职工的文体教育活动,更好地发挥工会的职能,持续提高职工幸福指数。

三、保障措施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恰逢学院新一轮发展改革之契机,面对职业教育的竞争态势和发展机遇,认真审势学院现存的办学优势和发展瓶颈,变压力为动力,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改革管理机制,健全管理制度,保障学院事业健康发展。

(一)坚定信念、凝心聚力,为学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进一步提振精气神,凝聚力和责任心,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发挥党员领导干部核心作用,自我完善,自我提升,为学院进一步发展提供可靠的思想保障。进一步提升学院领导班子的长远谋划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为学院长远发展做好顶层设计;进一步加强中层干部执行能力和部门间的协同配合能力,形成政令畅通、执行有力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教职工的团队精神和攻坚克难的战斗力,打造上下一心、荣辱与共、团结奋进、敢于胜利的坚强团队。

()调整结构、提升效能,突破发展资金瓶颈

举全院之力,确保招生规模稳定,通过学费收入、生均拨款等保证学院办学经费的可持续;争取银行信贷政策,优化负债结构,降低筹资成本;争取项目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内涵建设水平;完善捐资助学、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广泛开展社会培训,积极创收;开源节流,科学合理使用资金,取消不合理支出;全面加强内控管理,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学院办学提供资金保障。

 ()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以学院章程为统领,完善和修订学院各项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依法治校,遵章行事;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以教科研质量和管理服务成效为导向,对岗位津贴、课时津贴进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教师职称直接聘任制度,将师德表现、教学水平、应用技术研发成果、社会服务成效、双师化等纳入教师聘任标准之中;坚持精简、高效原则,加强教学、服务和学生工作三大团队建设,推进教学、管理、工勤岗位的分类管理、分类评价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工作和劳动纪律管理,完善人员公开招聘制度和人员退出机制。

(四)强合作、抓落实,实现教风学风管理常态化

完善党委牵头,多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学风建设工作联动机制,将学风建设成效与部门、领导、教师和学生的评优晋级、绩效考核、组织发展等重要指标相关联;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完善和推进“自我诊断”与“第三方评价”结合的教学质量诊改机制;完善产学合作机制,强化“双主体”育人,增强办学活力,实现教学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全面提升。

各位代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赋予了我们更高的责任和使命要求,学院“十三五”规划绘就了新的发展蓝图,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农经人、尤其是各位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激发工作热情,提振精气神,强化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戮力同心,锐意进取,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稳步推进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开阔视野、明确目标,不断拓宽办学内涵及外延,为把我院建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所有

地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温春镇 0453-6402306    邮政编码:157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