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信息公开专栏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本信息   >   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及报告   >   正文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第八届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院长工作报告

作者:    信息来源:党政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8-03-11

第八届一次教代会材料之七

戮力同心   砥砺前行

为开启全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新征程而努力奋斗

——在第八届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讨论稿)

张继忠

(2018年3月10日)

各位代表:

我受学院党政班子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审议。

一、过去六年的工作回顾

上届教代会至今的六年,是学院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六年,是学院党政班子更替衔接、逐步健全、负重发展的六年,是学院面对现实、着眼未来、稳步发展的六年,也是学院为龙江职教贡献农经智慧、坚守信念、蓄力发展的六年,更是学院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实现突破发展的关键六年。

六年来,在省农委和省教育厅的正确指导下,我们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充分发挥学院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政工青紧密配合,全院上下同心同德,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抢抓发展先机,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扎实推进各项事业向好发展,圆满地完成了上届教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办学规模稳步发展,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素质提升,校企合作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社会服务能力与日攀升,国际交流合作多点突破,人才培养质量普遍认可,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文化品牌日益彰显,办学实力稳步增强,切实达到了省内引领、全国知名的行业领军水平。

第一,全面深化改革,内部治理能力逐步提升

---推进机制改革。推进了以学院章程为统领的行政、教学、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建设;规范了学术治理体系和运行规则,在专业建设、教学科研规划和成果评定等学术事务上教授治学理念愈加明显;推进办学重心下移,实施了院系两级管理制度改革,系部办学主体作用和成效明显增强;坚持“大教学、小行政,管理融合、精简高效”原则,育人队伍结构逐步优化;实行院长办公会例会制度和领导干部带班值班制度,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建设明显加强;推进多方联动协同育人机制,加强任务指标量化考核,管理效能逐步提升。

---强化干部队伍。配齐配强领导班子,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机制;科学设置内部机构,实施副处级干部轮岗、聘任,推进科级干部换届,完善中层干部队伍,进一步厘清职责,激发了团队活力。

---强化资金保障。拓宽筹资渠道,科学调整负债结构;推行绩效管理,节约管理成本;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拓宽办学服务面向,增加培训收入,稳定办学规模,保证了办学资金链平稳。

第二,凸显农经智慧,大项目建设赢得赞誉

---重大建设项目取得突破。学院作为省政府与教育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核心成员单位,在文件制定、项目设计、建设指导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撑,以试验区为平台主持参与了中高职贯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多个试点项目,获4项试验区阶段性成果一等奖和试验区建设特殊贡献奖,指导10个试点县成功入围国家职成教育示范县。

---产教融合、集团化办学取得突破。牵头成立了黑龙江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不断创新产学研协同服务机制,校企合作开发课程179门、教材123部,协同开展技术攻关18项;与集团内22所中职学校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试点,以贯通项目为载体,创新了校校合作、校地共建机制,形成了协同发展共同体;与科研院所,技术监督局和企业通过项目研发、技术服务、基地共建等,在食用菌生产、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等产业领域广泛开展合作,有力助推了龙江农业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了涉农人才培养质量和院校服务产业能力的双提升。学院集团化办学经验成功入选两个年度《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典型案例汇编》。

第三,坚持内涵强校,教育教学改革纵深推进

---专业建设成效显著。致力服务于建设农业强省、科教强省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内涵,重点打造了5个涉农专业群,带动多专业协同发展。六年来,共获批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示范专业点1个、学徒制试点项目2个;获批省级重点建设专业8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4个,专业建设水平、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实现引领。主持完成国家精品资源课程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核心课程6门。入选“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7部,率先研发了7项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主持完成了澳大利亚培训包《农村商业》编译工作,在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学生技能大赛屡获佳绩。通过创新管理模式,超前设计筹划,突出团队集体指导,强化赛后总结分析等方式,学生技能大赛成绩显著提升。六年来,累计承办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近30项;学生累计获得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395项,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30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39项,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教科研成果丰硕。通过完善制度和政策激励,强化立项审核和过程指导,学院整体教科研实力显著提升。六年来,共立项196项,结题193项;获市级以上奖励169项,其中主持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农委科学技术奖11项,市科学技术奖5项。我院被确立为黑龙江省首批教育科学研究基地、首批教育科学研究团队。

---实训基地建设水平不断提升。通过持续加大投入,完善管理机制,突出服务教学、科研、培训、创业等功能,基地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完成了篮排球场地和老运动场塑胶跑道铺设工程;新增12栋6000㎡塑料大棚作为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完成了汽车维修、水利工程、电子商务、网络工程、宠物养护、幼儿发展与服务等多专业实训室的升级改造和建设工程,为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培养、推进创新创业、教师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际交流合作多点突破。与韩国南首尔大学进行“专升本”合作培养68人;引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与中德诺浩合作培养汽车专业人才441人;与台湾大仁科技大学合作开展宠物美容专题研修班,13名师生已考取相关国际资格证书;与俄罗斯开展汉语言文化交流培训17人;多名教师赴境外研修培训,先后接待海外师生交流来访200余人;与韩国东义大学、台湾联合大学、中英职业教育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加入“高职院校《悉尼协议》应用研究联盟”,参与“国际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联盟”筹备工作,助推学院职业教育走向了国际化。2017年又助力牡丹江市政府成功申报了台湾农民创业园国家级项目,办学国际影响力与日攀升。

---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力拔头筹。基于多年乡村办学的执着坚守、后示范建设的内涵积累、服务区域经济的显著成效、核心团队群策群力的超前筹备、创新引领的顶层设计,学院在全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遴选中,经材料评审和现场答辩等环节,斩获全省第一,实现了晋升高职、争创示范到高水平院校的第三次跨越,引领省内高职发展的成绩再次令全院上下为之振奋。这标志着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既是对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的极大肯定,也是对全体农经人自强不息、砥砺前行奋斗精神的极大褒奖,办学吸引力大为增强,社会影响力实现跃升,对学院未来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和深远历史价值。

第四,坚持人才强校,师资队伍结构不断完善

秉持“突出师德、引培并举、双师打造、人才强校”的队伍建设理念。六年来,共引进、培养博士研究生11人、硕士研究生26人,积极落实教师素质能力培训培养计划,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开放实训基地,鼓励教师下基地带领学生团队开展创业项目,支持教师到企业兼职或挂职锻炼等举措,有效打造了双师队伍。新增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名师9人,黑龙江省名师、优秀教师等称号17人,牡丹江市“五一劳动奖章”称号5人;共获课程设计大赛国家级奖项6项,教学能力大赛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13项。我院共入选5个国家级行指委,加入6个国家级职教集团。

第五,坚持稳中求进,招生就业工作持续强化

---多措并举,招生工作求新求稳。举全院之力,通过创新机制、创新宣传,强化招生队伍、强化部门协作,强化过程指导、优化专业等举措,六年来,累计实现招生总量17127人(其中高职14694人,中职2433人),年均招生数2855人,招生规模趋于稳定。

---紧跟市场,就业质量持续提升。学院始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省内外300多家用人单位形成了稳定可靠的就业网络。结合“订单式”、“学徒制”培养形式,推行就业工作二级管理,充分发挥分院就业工作主体和职能部门服务保障指导作用;实施就业质量年工程,强化过程跟踪指导和数据分析,与17家500强企业实现合作育人的新突破,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专业对口率、岗位稳定率和薪酬水平亦稳步提升。

---把握政策,创新创业教育成绩喜人。积极创设条件,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创办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园,20多个项目入驻园区,孵化园荣获牡丹江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评审“A+”成绩,获专项奖励20万元。共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2项,获专项奖励26万元;开展大学生SIYB创业培训1100人,获专项经费近100万元;荣获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奖项19项、专利5项。学院被授予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发明教育基地,牡丹江市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我院作为全省唯一高职院校成功备案为国家级第二批星创天地。

第六,坚持立德树人,学生素质教育显著提升

---强化队伍建设,育人机制进一步完善。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了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从注重“管得好”到“导得好”转变,加强了辅导员培训和能力考核,推进了辅导员与专业团队的有机融合。通过“抓载体、抓契机、抓骨干、抓阵地”,扎实做好“四进四信”教育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形成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多重维度育人的新格局。

---强化专业融合,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加强了大学生德育、体育、美育及养成教育,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国防教育等系列活动。推行院系两级管理,突出团学工作与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紧密结合,实施学业预警机制,逐步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进一步完善多元化资助体系,共落实各类奖助学金评定发放16666人,3358.3万元;积极组织参加大学生艺术展演、田径锦标赛等文体赛事,共获国家级奖项8项、省级64项。

第七,践行办学宗旨,社会服务成效卓著

---共建共享,创新产学研协同服务机制。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要,与地方政府和区域内行业、企业合作,联手开展技术攻关与服务,成立了分析检测中心、食用菌协同创新中心等服务平台。学院被省委统战部授予省级“同心协力”农业科技基地,连续五年荣获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创业共享型服务平台先进集体,荣获牡丹江市农业区域发展合作共建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创新载体,打造立体化科普平台。学院与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共同打造《农经大讲堂》、《乡约农经》电视专栏309期。以3个国家级、5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为核心,结合“公益助农活动”和“农业科普工程”的实施开展,提升资源共享率,扩大服务外延,科普成效显著提升。学院被授予“黑龙江省科普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设施农业科普教育基地荣获“优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依托平台,服务“三农”取得新飞跃。六年来,共完成政府专项培训5000余人,社会委托培训及自主培训达58000余人次,推广农业新技术20余项,开展工种鉴定9702人,社会服务到款额达1000余万元。我院教师团队指导的“互联网+农业”项目,分别获首届“农担杯”黑龙江省优质农产品营销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我院被农业部确立为国家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被科技部确立为对俄外向型星火产业科技培训基地、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被人社部确立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与蓝墨大数据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大数据研究中心。《黑龙江日报》整版报道了我院服务“三农”的经验和成果,在省政府“教育脱贫攻坚电视电话会议”上,我院作为全省唯一高职院校作了典型发言,这是省政府对我院多年来扎实服务“三农”工作的最佳褒奖。

第八,突出服务育人,行政、后勤、安保工作均取得长足进展

---行政管理保障有力。多方争取筹措资金,缓解学院发展的资金压力,严格执行财务预算、政府采购和审批制度,树立节约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重新梳理流程,成立了学院内控规范实施领导小组,建立了内控制度和监督体系,加强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共享率。坚持向管理要效益,全面推进行政工作,突出服务教学、服务师生、服务学院发展大局,取得良好成效。

---后勤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加强后勤团队建设,食堂、卫生所、后勤维修等团队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效能明显提升;加强食堂绩效管理和食品安全管理,创新采购方式,精简人员,阶段性成效明显;推进维修项目管理,实施成本核算,完善健全巡查制度,有力保障教育教学有序运行。以成功打造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为标志性成果的校园绿化美化工程逐步改善,环境育人效果明显提升。

---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进一步加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加强了师生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严格执行校园巡查制度,定期开展以实验室安全和食品安全为重点的安全隐患排查,完善了技防基础设施和消防安全设施,有力保障了校园安全和谐稳定。

第九,坚持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蓬勃开展

工会、宣传部、团委、图书馆等多部门协同联动,推进“文化育人”,开展了以师魂匠心、书香校园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成功举办了六届校园芍药文化节,依托学院人文、地理、环境和科普教育基地等资源,成功打造了国家AAA级“芍菊古苑”旅游景区,并获30万建设专项资金,进一步弘扬了农经文化,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离退休工作按照国家政策强化保障和服务,认真落实离退休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做好离退休人员的医疗服务、关心慰问、组织生活、文化活动等,老干部积极为学院发展献计、献策、献力,做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过去的六年,学院发展的路很不寻常。我们不仅要面对竞争残酷的外部环境,面对新老衔接的内部建设,更要面对负债发展、瓶颈问题凸显、改革进入攻坚期的多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招生规模能够稳住很不容易,教育综合改革和管理实现稳中求进、持续向好更为难得,全省“双高”院校的力拔头筹着实令人振奋,再次激励全体农经人匠心筑梦、奋勇争先。这足以表明,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院教职工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在坚守中发展,发展中创新,创新中突破,成功地走出了一条适合学院实际的振兴发展之路,迈出了立足新时代、争先跨越发展的坚实步伐。尤其在新一届党委领导下,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全面依法治校深入实施,全面深化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学院“十三五”实现了良好开局。六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突破性的,六年来的改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教育厅、财政厅和省农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学院党委的顶层设计、谋篇布局,更离不开全院师生员工的励精图治、砥砺奋进。在此,我代表学院党政班子,向所有为学院发展付出艰辛的教职学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唯有坚持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才能突破发展瓶颈;唯有坚持服务“三农”、多元合作,才能做强农职教育;唯有坚持以人为本、厚德强能,才能彰显育人特色;唯有坚持不忘初心、团结奋进,才能凝聚干事创业力量;唯有坚持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才能真正形成推动学院发展的内生动力。我们足以坚信,农经人有勇气、有智慧、有能力战胜任何艰难险阻,农经发展有潜力、有韧性、有优势,发展前景一定会实现预期。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教育教学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还面临不少难题,对政策导向的捕捉力和学习程度还不平衡,在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推进改革落实等方面存在不少短板,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人心齐、泰山移”的合力效应尚未完全体现,忙闲不均现象、等靠要思想仍然在一定范围存在,全员工作热情需要进一步激发,人才队伍的创新创造力和榜样力量有待提高;三是制约学院发展的债务、招生瓶颈问题尚未完全化解,节约意识、与学院共荣辱的意识还需要根植大脑,增加创收、争取项目资金、抢抓生源等还需要全院上下一心,通力协作;四是教育教学改革仍需潜心钻研、持续深化,课程改革、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推进还不平衡,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影响力、团队服务能力等关键内涵要素还需进一步提档升级;五是农经精神引领、农经文化传承还需持续渗透,奉献精神、主人翁意识和全局观还需进一步提升等等。这些问题必须着力加以解决。

二、未来三年工作思路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未来三年,即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末,是学院面临重大挑战的升级发展期,也是立足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实现高水平新跨越的战略机遇期。在党的“十九大”擘画出的宏伟蓝图里,在第20个中央一号文件聚焦的新时代“三农”政策中,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龙江“六个强省” 建设方面,农职教育大有可为,我们使命在肩。

新时代催人奋进,新使命激荡人心。未来三年,学院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培养“一懂两爱”“三农”人才为宗旨,以增强学院核心竞争力、争创全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为主要目标,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内部治理能力,推进内涵建设提质升级,凝聚多方力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努力建成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奋力谱写新时代学院发展的壮美篇章。

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亦不可动摇。未来三年,我们一定要继续把发展作为最坚定的信念和最根本的任务,根植农业,瞄准需求,服务发展,争创一流。要坚持全力以赴地争机遇、争项目、争地位,求创新、求突破、求发展,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以机制建设为支撑点,以创新驱动为抓手,以专业群、教师队伍、治理能力、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合作发展;通过精诚团结释放领导力,解放思想激发创造力,深化改革提升发展力,抓好落实强化执行力,依法治校彰显公信力,做好引领发挥带动力,久久为功,顺利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和发展任务。

第一,着力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在学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做好信息公开和内控管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部素质和执行力;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动权,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第二,着力提升内部治理能力。优化内部治理结构,以学院章程为统领,进一步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保障体系;推进多元合作办学,形成利益相关方共同治理的新机制;建立常态化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深化人事管理制度等关键领域改革,进一步完善岗位绩效工资管理,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完善高端人才管理办法,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和考核评价机制,突出师德和双师塑造,推动分类管理、分类评价的职业院校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提升院校治理能力。

第三,着力实现招生就业出入两旺。创新招生工作,强化全员参与、通力协作,强化任务驱动、绩效考核,努力实现招生工作录取率、报到率双高。创新就业管理机制,促进就业工作与专业建设、学生管理的深度融合,稳步推进学徒制和订单班等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强化跟踪指导,关注企业反馈,不断拓展优质就业市场。

第四,着力加强内涵建设。一是继续完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建立常态化学风督察体系。二是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工程,以教风促学风。三是开展学分制试点,建立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制度,探索农民培训、职工培训学分与学历证书的有效衔接。四是突破系部界限,优化整合专业。围绕农业产业链条,重点建设好5大专业群和4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带动其他专业群协调发展,全面提升专业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和影响力。五是持续深化课程改革,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积极推进“互联网+”,加大专业教学资源库和优质共享型课程资源开发力度。六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建设好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和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好专业学徒制试点,创新双主体育人、校企深度融合的育人机制。七是创新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机制,建设好高水平共享型基地,提升利用率和服务效能。八是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深化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对接国际专业认证标准开展专业共建,在服务龙江“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打造农经特色,提升国际影响力。

第五,着力提升服务产业能力。继续落实好各类专项培训任务,拓展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职业与岗位能力培训和鉴定工作;主动对接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继续推进省部共建试验区建设;依托行业、融合企业、服务产业,以省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为载体,与农业产业链条相关方密切合作,打造品牌服务项目,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联手打造服务“三农”的联合体,建设龙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智库和对俄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打造全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基地,构建助推式科技创新体系和立体化服务“三农”体系。

第六,着力打造特色育人文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校园文化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有机结合,通过系列主题活动和文化载体,形成融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为一体的特色育人文化,弘扬工匠精神,传承农经精神,培养可持续发展、有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2018年主要工作任务

风起扬帆正当时,凝心聚力开新篇。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教育系统实施“奋进之笔”的进取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我院站在新时期、谋求新发展、再踏新征程的破题之年。围绕学院“十三五”规划目标和2018年学院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全力提升内部治理能力。一是继续完善以《学院章程》为统领,以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文件为依据,覆盖党务、行政、教学全面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二是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发挥其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学术评价、学风建设等学术事务方面的决策、审议、评定、咨询作用。三是继续深化院系两级管理,持续推进办学重心下移,以办学规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就业质量、社会服务能力为主要衡量指标,健全目标考核体系,对二级学院绩效工资管理、专业技术职务内聘、人才队伍建设等重要事项进行权限下放,建立责权利相统一、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学院科学发展的运行机制。

第二,全力提升招生就业质量。一是完善招生工作机制。拓宽视野,创新宣传举措,强化管理和激励机制的双重效能,健全各层级支持招生工作的保障机制,创设全员关注配合招生工作的良好氛围,强化招生职能部门服务指导管理职能,持续抓好招生队伍业务培训,提升奉献意识和担当精神。探索多渠道招生方式与合作培养模式,以做好单独招生为基础,争取统招和省外生源拓展,力争完成高职招生2700人,中职招生300人的目标。二是创新就业管理机制。落实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推进以专业团队为主要载体的高质量就业内部工作管理体系,提升系部全员抓就业工作状态。深入推进留省就业,创新新业态、新模式下的就业工作思路和模式,继续推进校企深度融合,稳定、拓展与优质企业的合作,强化顶岗实习管理,加强服务跟踪和数据分析,推进各专业就业质量全面提升。三是深化创新创业。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深层次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推进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强化专业教师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指导能力,以创新创业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带动高质量就业。强化学院政策支持保障,做好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异地改造升级,专项经费向优质项目倾斜,提升创新创业大赛的获奖率和获奖层次。

第三,全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教职工绩效考核制度,推行以业绩贡献为基础、以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为重点、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绩效工资和分配制度;建立符合学院专业特点和发展实际的聘任标准,进一步明晰管理团队和教师的岗位职责,推进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工作,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进一步健全师德师风建设机制,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用好多种培训载体,创设条件,加大培训力度,结合专业和课程,鼓励支持教师通过下基地、下企业和业务培训多种渠道,支持校企互聘和协同技术攻关,促进教师“双师”素质、教学水平、服务社会能力、职业素养全面提升;重点培养名师和高水平专业带头人,锻造高水平骨干教师队伍。三是加强专业技术、学生工作和管理服务三大团队建设,探索职员制管理,完善考核评价和绩效管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优化人才队伍建设体系。

第四,全力推进内涵提质升级。一是以争创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为目标,强化集团内企与校、企与企、中职与高职之间的合作力度,共享资源、互利共赢,创新贯通培养模式,提升协同攻关水平,提高服务成效,拉动涉农专业集群建设。二是加强骨干专业集群建设。重点推进5个涉农专业集群、4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和2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专业建设,持续深化专业诊改,围绕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改革,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内涵,强化以项目为载体的跨系部、跨专业团队融合,促进专业和专业群的升级改造。三是深化课程改革。从内容、方法、手段等多途径入手,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抬头率、课堂参与率,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积极推进“互联网+”,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全力推进农业经济管理和中药生产与加工2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争取政府立项支持;遴选优秀项目,支持微课、慕课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提前储备信息化大赛资源;持续更新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6门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核心课程资源。四是提升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水平。用好国家级、省级专项资金,创新建设与管理机制,依据教学、科研和服务需要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完成汽车实训车间建设,重点建设设施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共享型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现有实训资源,创新服务功能,积极开展横向联合,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加大开放力度,为师生科研、实训、创业等服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探索多元投资建设体育场馆,积极发展校外实训基地。五是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继续巩固、拓展与韩国南首尔大学、中德诺浩、台湾大仁科技大学的合作。积极寻求与俄罗斯等国家的相关合作、寻找服务“一带一路”的契合点,打造学院国际影响力。

第五,全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一是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学院和农村电商学院,以项目为主导,促进跨系部专业服务团队融合,探索“双师双能”型教师“下企业、下基地、下农村”的服务方式,面向行业企业和“三农”服务开展技术研究、推广和培训,探索建设“对俄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打造“龙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智库”。二是与地方政府合作,围绕当地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开办农村实用人才订制班,创新合作管理、分段培养、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职业农民。三是拓展培训鉴定业务,拓宽办学服务面向。创新机制,强化部门协作,落实好专项培训任务,积极寻求拓展与周边企事业单位合作,争取各类培训项目和鉴定项目,提升质量、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第六,全力推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一是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德育、体育、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思政工作质量,促进思政课教学、素质教育、行为养成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图书馆、校史馆的文化载体功能,推进冰雪文化、高雅艺术等第二课堂活动与素质养成、技能培养、工会活动的融合开展,打造文化品牌项目,持续凝练特色育人文化。二是进一步健全教风、学风建设工作机制。通过师德师风培育和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手段,促进以教风带学风;强化通力协作、齐抓共管,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日常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和就业创业管理在体系和队伍上的高度融合;进一步抓好院系两级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三是持续深化学生工作两级管理,推进专业团队与学生团队的深度融合,发挥课堂、实训基地、晚自习的育人主阵地作用,课上课下联动、管育并重,在早操早值、公寓管理等养成教育上抓常态、求创新、重成效。四是继续做好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规范奖助学金评定,做好学生学籍管理和异动跟踪管理。

第七,全力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一是持续加强内部控制。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和内部控制规范,强化项目论证、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强化资金内部审计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能、采购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二是持续强化后勤队伍培训,提升服务理念;完成好专家公寓、大学生活动中心、专业实训基地等大型改造工程,探索推进多元投资建设艺体馆;加强工勤服务岗位人员管理,明晰岗位职责,强化岗、责、薪一体,提升服务效率;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机制改革,加强节能减排,向管理要效益;以校庆为契机,加强校园以老区为重点的设施修缮;推进幼儿园和卫生所绩效管理改革,提升管理和服务效能,降低办学成本。三是落实安全工作“一把手”工程。加强安保队伍建设,加强法制、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辅导,建立安全排查制度,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疏散演练。完善校内消防安全设施,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管理,结合温春新镇建设,完善周边环境治理,力求在外来人员、小广告和外卖管理以及校园贷监管上求得突破,确保校园和谐稳定。

第八,其他工作

以60年校庆为契机,回顾历史,展示办学成果,凝练办学精神,搭建与校友、社会各界交流和沟通平台,促进学院更好发展。

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发挥工会职能,积极开展师魂匠心系列文化品牌活动,加强医疗保障和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提升职工健康指数和幸福指数,激发工作热情,克服职业倦怠,提升教师荣誉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关心离退休老同志生活,加强沟通,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提供条件,进一步提升老同志关心学院发展、参与学院建设的积极性。

各位代表,时代浪潮澎湃向前。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从不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我们在攻艰克难中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农经奇迹,也将在奋进拼搏中迎来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美好蓝图已经绘就,担当作为方显初心。让我们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广大教职工,以不忘初心、坚定不移的信念,以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阔步前行,在百舸争流、群峰竞秀中奋力走好农经新时代的长征路,为加快升级发展、建设美丽农经、实现高水平新跨越而续写无愧于时代的辉煌篇章!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所有

地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温春镇 0453-6402306    邮政编码:157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