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信息公开专栏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新闻   >   正文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第八届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院长工作报告

作者:    信息来源:党政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0-10-08

第八届三次教代会材料之三

改革攻坚  以质图强  用“双高”建设引领学院全面发展

——在第八届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讨论稿)

张继忠

(2020年10月7日)

各位代表:

我受学院党政班子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审议。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院上下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坚持党建引领,党政工青紧密配合,抢抓发展机遇,全面深化改革,聚力攻坚克难,收获累累硕果,圆满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学院对接国家战略和龙江“六个强省”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全力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项目建设。获批全国200所优质专科高等职业学校,全国“双高”计划A档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单位。

(二)招生工作创历史新高。创新招生举措,形成了“全年、全员、全方位”招生机制,固化“农村实用人才定制班”“企业急需人才订单班”等人才培养模式,完成了高职、中职、扩招等4540人的招生注册任务。

(三)内部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一是推进学院一级规章制度汇编,规范了议事决策程序,加强了信息公开,逐步健全内部运行机制和执行体系。二是与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企业合作成立4个产业学院,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学院牵头的省现代农业职教集团获批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完善《院系两级管理制度》,进一步明晰权责边限,激发办学活力。四是完善了《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重新梳理诊改体系,修订完善学院“十三五”发展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建立了诊改信息管理平台。

(四)教育教学成果继续领跑全省同类院校。一是落实国家《高职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取得了14项国家级、26项省级认定成果,牵头开发了4个国家专业(实训)标准。二是坚持需求导向、优化结构、凸显特色,新增6个专业,停招5个专业,专业数量稳定在44个。2个专业通过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验收;首批4个专业获批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完成考试344人,申报省级备案12个专业6个证书。三是深化课程改革,全面修订了117个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改革,形成了以“育爱农情怀,筑工匠精神”为内核的思政特色系列课程,推进了“3对接”“3精准”一体化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了以问题为导向、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体、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为两翼的“一体两翼”课程思政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形成了可复制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模式,打造课程思政精品示范课堂;四是加强了教学信息化建设,新建了智慧树平台直播教室,新建慕课10门,获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6门,《冰雪奇缘》课程申报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过国家级立项。五是扎实开展教科研工作。年度内教科研课题完成结题17项,横向课题结题1项,到账项目经费22.4万元。获省级优秀科普微视频作品1部,省十佳科普使者1人。

(五)就业创业工作稳步提升。构建了“两纵两横”就业工作机制,突出系部主体,坚持专业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专创”融合、专业团队和管理团队“专管”融合,以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试点、创新创业等项目平台拉动,以学历提升、应征入伍为渠道拓展,多措并举,细化管理,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完成了大学生创业园的改造升级立项,完成创新创业项目省级立项22项,获省级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

(六)实训基地建设打造亮点。投入近2000万元专项资金,新建、改造升级中药文化慧馆、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大数据云计算、VBSE虚拟仿真实训室、动物健康养殖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实训基地和大师工作室,实践教学条件全面提档升级。获批国家级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省级6个。

(七)师资队伍能力水平显著提升。充实了思政课专任教师队伍,研究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度和机制,提升大学生思政工作队伍能力素质。强化师资培训,年内参加省级以上专项培训80余项,130余人次,12人赴德国进修培训,选派援疆教师4名,援藏干部1名。教师荣获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省级一二三等奖12项,3名教师分别荣获省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师、模范教师称号;新增物流行指委国家名师1人,推荐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学院获批国家级“双师”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荣获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最佳组织奖、最佳进步奖,省微课大赛优秀组织奖和“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八)文化育人和素质教育成效凸显。一是总结凝练了“芍韵农情”农经文化育人体系,被教育厅推荐参加全国50强遴选;“阅品书香”等5个文化品牌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师魂匠心”文化品牌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奋进新时代 中华传统美德职教行”美德典型案例,图书馆荣获全国高职“最美图书馆”评选三等奖。完成了农耕文化馆建设和文化走廊建设,开通了农经官方抖音平台,学院被评为牡丹江市最具影响力正能量新媒体平台。二是加强大学生德育、体育、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召开第十次团代会,开展“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成立了大学生助理教官团,结合庆祝新中国7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推进铸魂工程;健全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完成儿基会“自我认知”项目的教材编写与教学实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强化心理育人;持续做好高雅艺术和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通过开展“孔子八德”主题晚会和文明集体创建活动,全面加强素质教育,学生共获省级以上各类奖项114项。选拔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1人,首届兴边富民大学生支教团4人,为部队输送兵源499人。

(九)学生工作管理改革逐渐深入。一是修订完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学生手册和工作流程,促进学生工作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成立了辅导员工作室,通过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等活动,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二是推进学生公寓管理改革。弥补招工难的现状,促进了岗位薪酬、目标责任和管理成效逐步提升。三是强化学籍清理和学费收缴工作。针对多层次招生特点,强化了学籍的规范管理;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学费清欠收缴工作阶段性成效明显。

    (十)对外合作交流持续深化。与韩国南首尔大学“专本衔接”人才培养7人;与台湾大仁科技大学共建宠物养护与诊疗实训中心,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10人次,接待两岸、海外师生交流来访80人次。23名孟加拉留学生顺利转段进入专业学习;承担我省首批赴俄罗斯农业管理人员培训班54人,培训外向型农业种植户1000余人。

(十一)社会服务项目改革初见成效。一是坚持育训并举,出台了《社会服务项目管理办法》,突出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完成各类培训1690人、职业技能鉴定338人;在鸡西、桦南等外地培训及服务7000人次,扩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校外实训基地20个,实现创收近百万元。二是资源共享服务地方企业,学院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获省级15万元的补贴奖励资金。

(十二)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逐步完善。进一步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严格落实三级值班和校园巡查制度。开展安全专题培训、讲座、应急演练等7次,着力强化实验室危险品、废弃物安全处置、网络安全和食品安全等重点部位管控,做好公共卫生宣传教育和防疫工作,重点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重要节点风险防控工作,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十三)后勤服务保障有力推进。完善了以需求导向、目标管理的日常维修服务机制,提高了服务满意率。严把食品安全质量关,更新了食堂洗消设备,启动食堂平抑基金,保证菜价平稳。完成校门亮化、老区路面维修铺建、芍药园区改造等工程;按照环保要求,将学院四吨蒸汽锅炉取缔更换新设备,将地源热泵改成换热机组并入学院大网,调整取暖煤采购技术指标,规范招标采购和验收流程,有效节约能源和运行成本。

(十四)内部控制管理日益强化。推进了财务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规范使用了各类项目专项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效能;规范采购招标、商服招租等工作流程,完成2项内部审计和2名副处级干部离任审计工作,配合省审计厅完成副厅级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顺利完成学院隶属关系由省农业农村厅转为省教育厅的资产清查和建制移交工作。

(十五)社会影响力与日攀升。一是省教育厅联合媒体组成“职教行”采风团,到我院进行实地采访,学院发展成果和典型案例被“学习强国”平台、《中国教育报》、央视《新闻1+1》栏目、《黑龙江日报》等各类新闻媒体累计报道39次。二是职教周活动期间开展10个主题项目,70多个职业技能展示项目,先后吸引华为等10个企业融入,接待1000余名中小学师生参加职业体验。三是举办了第11届校园芍药文化节,依托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校园和科普基地建设平台,年接待社会各界人士10万人左右,社会反响良好。

(十六)离退休工作。按照国家政策强化保障服务和关心慰问,认真落实离退休人员的医疗服务、组织生活、文化活动阵地建设等工作,主动征求老干部对学院改革发展的建议和意见,做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同志们!过去的2019年,是载入农经发展史册的一年,既不平常、更不平凡!学院在建校61年的时点发生了隶属关系的变化,并跻身全国“双高”计划A档专业群建设行列。我们全院上下同心同德、砥砺奋进、笃定前行,虽滚石上山,但农经人初心不忘、矢志不渝,摘得硕果累累,赢得掌声阵阵,取得的成绩令人欣慰,也实属来之不易,是全体农经人用“奋进之笔”努力书写了新时期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得意之作”。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领导和支持,离不开学院党委的前瞻谋划、高位设计,更离不开全院师生员工的不惧风雨、汗水浇灌。在此,我代表学院党政班子,向所有为学院发展付出艰辛的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天道酬勤,力耕不欺。唯有坚守办学初心、永葆为农情怀,锐意进取、改革攻坚,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才能形成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迈向新的发展目标。所以,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未来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是面对新一轮高压竞争态势,全员的忧患意识还不足,担当精神还不够,科学预见学院发展走势和破解发展难题的意识和能力还需大幅度提升;在全力推进学院“中特高”建设项目上还需要全员、全方位增强主人翁意识,统一思想、科学谋划,步调一致、聚力攻坚,打造发展命运共同体;

二是束缚学院发展的资金问题和招生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依然存在,个别部门、个别干部、个别教师之间的内设壁垒和利益藩篱尚未打破,责任意识、协作意识、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仍需强化,在拓宽渠道、创新模式、节俭治校、变道超车等守正创新方面亟需破除思维定势、开发创新创造潜能;

三是学院内涵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与新时期“双高”计划的规划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三教”改革和产教融合机制还需要大胆改、大胆试、多元植入、试点带动;A档专业群的跨专业教学组织建设、课程改革、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关键要素亟需群策群力、互联互通、创新模式;

四是按照新时期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要求,目前专任教师总量仍然不足,部分系部教师教学工作量明显偏大,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数量不多,师资队伍团队建设亟需加强,教师校企结合不紧密,深入企业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持续强化。受区域地理位置及其他省份实施人才战略的影响,学院高层次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对高层次人才激励制度还应进一步完善;教师职称评聘无法常态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

五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重心的师德师风建设、学生工作理念、育人体系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服务等方面院系两级管理职责边限仍不明确,主体意识不清,服务意识不强,“两层皮”现象还依然存在,“三全”育人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完善,系部在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创业指导、就业质量、养成教育等方面强化主动性、系统性,职能部门在制度创建、标准建立、指导服务、考核评价、机制保障等方面强化科学性、指导性;

六是各系统、各部门管理主体意识、主动协作意识和驾驭风险能力尚显不足,不作为、慢作为、“推一推动一动”等现象依然存在, “芍韵农情”农经文化还需要进一步入脑入心、传承转化等等。

这些问题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政治任务,必须着力破解、狠抓落实。

二、2020年主要工作任务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学院深化改革、力促发展的关键之年,疫情之险、开局之难、责任之大,不言而喻。在全院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汇聚下,我们更要不畏艰险、笃定前行,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改革攻坚、狠抓落实,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朝着“中特高”建设既定的目标,舞起改革龙头,打造高职样板。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完善校园疫情防控体系,坚持稳中求进、以质图强,坚持深化改革、砥砺奋进,坚持立德树人、育训并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内部治理水平,提高服务社会发展能力,围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1个加强”“4个打造”和“5个提升”的目标任务,促进学院内涵建设和办学水平持续增强,推动学院实现全面发展。

主要任务:

(一)着力推进“中特高”项目建设

围绕学院“中特高”建设的目标任务,以十个项目建设重点任务为引领,推动全员融入、全面深化、全方位改革,力促学院办学内涵和育人质量明显提升。

——加强党的建设。

一是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工作格局,开展“三全”育人思政工作体系、机制学术研究,挂图推进学院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任务;建设高质量思政理论课,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和网络思政,将思政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是按照“对标争先”建设要求,制定学院新时代党建“双创”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重点任务指南,建设智慧党建管理平台,将党建工作与学院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以党建引领专业发展、引领“三教”改革、引领人才培养为重心,修订《学院基层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完善基层党支部“对标争先”党建工作量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形成基层党建“六服务六促进”工作机制和“四融合”工作路径,打造校级党建品牌5个,校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党建工作样板支部5个,建设系部“党建之家”,提升党建引领系部创新发展的组织力。三是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协同育人机制,修订《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学院“十四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建设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三全育人”十维度协同育人为抓手,“精神、制度、环境、行为”四个维度协同推进的“芍韵农情、铸魂塑人”农经文化育人体系,完成5个校园文化品牌的阶段性总结和验收,完成15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立项,建设线上线下校园文化展示平台各1个,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农经行”“文明实践共建”“大手拉小手”等社会实践活动,整体推进“农经文化基因库”建设,提升文化育人成效。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一是以学徒制试点经验为引领,推进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堂标准和教学内容,提升“双元”育人质量。二是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逐步完善“双师型”特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校级教材选用委员会,完善制度和工作职责,推进校企合作开发国家规划教材;下大力气推进课堂革命,在经贸、农学、信管三个系部先行先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接产业发展需要、行业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方向,重构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打造高职“金课”,争创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做好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三是扩大“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健全培养培训、贯通培养和评价模式等制度,形成完善的标准、模式、机制等制度体系。四是将新时代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实习实训课、早值制度、志愿服务为主要载体开设劳动教育选修课,培养德技并修的、复合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打造创新服务平台。

一是集聚多方资源,政校企行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完善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治理机制,打造农业产教融合平台;二是健全北大荒学院、阿里巴巴农村电商学院、新道商学院、俄速通跨境贸易学院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和制度体系,推进产学深度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三是完善食用菌协同创新中心、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创新中心管理机制和提质升级,推进大师工作室内涵建设和服务考核,完成学院绿色食品分析检测中心和动物健康养殖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改造升级,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促进创新成果与核心技术产业化,提升学院服务区域经济和地方发展需求的能力。

——打造高水平专业群。

一是建立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校级专业建设委员会,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动态调整专业构成,使专业群结构与区域产业发展同步;二是构建多方协同专业群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建立专兼结合、双向流动、项目管理的跨专业教学组织机构,落实教学诊改制度,以A档专业群建设带动全校专业提质升级;三是推进跨专业课程、教师与实训等资源充分整合,职能部门进行体系化设计统筹,建立群间协调机制,优化管理运行方式,形成人才培养合力。

——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

一是实施“素质提升计划”。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建立新入职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和名师大师等分类分层培育标准,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完善教师和辅导员队伍线上线下培养培训计划,落实好教师社会实践锻炼制度;发挥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改革带动功能,打造跨系部、跨专业、跨课程的高水平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二是实施“激励保障计划”。建立《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科学制定人才外引内培计划,以重点专业群建设需求为导向,引进培养博士、行业企业领军人才等,发挥“头雁”效应;加大对高端人才、名师名匠、业绩突出者的激励机制,稳定人才队伍;通过内部管理改革,明晰岗位责任清单,逐步扩大系部二级分配自主权,构建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以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为重点的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激发内生动力。三是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制定《公开招聘实施方案》,围绕专业群建设需求科学设定招聘计划,有序开展公开招聘工作,创新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制度,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兼职任教、参与项目建设,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推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学院教师双向流动、师资融通,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

——提升校企合作水平。

一是以校企共建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平台,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设计、主动作为、共建共享,召开职教集团年会,与农业产业链条相关方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二是创新产业学院管理机制,围绕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能力,完善产业学院章程、合作机制等运行体系,深入开展“订单班”、学徒制试点班等人才培养合作。三是与行业典型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校企共同制定专业规划、课改标准等,瞄准现代农业产业高端,共同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农村电商实训基地等高水平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和企业工作室,推进共同研发农作物新品种。四是依托中俄农业高新技术合作示范园区,紧紧对接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标准新模式,推进校内农业生产基地项目化管理、订单化产销、标准化模式、体系化建设,体现示范引领、教师锻炼、创新创业、项目合作、科研推广、实习实训等多重功能。

——提升服务发展水平。

一是坚持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做好各类专项培训任务,完善《社会培训项目管理办法》,主动对接行业企业,融入社区发展,面向社会积极拓展职业培训和鉴定工作。二是多方协同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班管理,创新工学结合、弹性学制和模块化课程设计,精准培养落地实用人才。三是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与机制,搭建“互联网+”培训服务平台,完善教学点培训模式,开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包和特色培训教材,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四是发挥好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平台作用,打造以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高水平培训团队,支持鼓励教师开展横向课题和实用技术研发,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成立乡村治理咨询服务中心,打造全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基地,提高社会贡献度。

——提升学院治理水平。

一是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双高”院校制度体系,加强“十四五”规划科学定位和体系建设。二是成立学院新一届理事会,健全政校企行多维互融、多元共治的理事会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与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等科研院所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与宁安市政府合作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推动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地方社区“三区”共建、资源共享。三是健全内部治理结构,着力推进院系两级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工作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实施系部管理目标考核、系部领导班子全院联评、课时费二级分配制度等改革举措,在专业融合、团队融合、资源融合、工作融合的前提下进行分类评价、联合考评、定向激励、动态管理。四是完善学术治理机制,重构学术委员会组织架构,吸纳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农技大师等参与学术活动,完善运行机制、工作职责和档案管理,提高学术服务产业升级发展的能力水平。五是健全质量自治体系,基于诊断与改进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专业诊改和课程诊改,加强教育质量年报和就业质量年报的编制质量,建立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逐步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以促进教育现代化、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和数据治理水平为方向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进程,立足实际、加大投入、满足需求、分期建设,以健全校园网络全覆盖接入服务体系、建设“云数据信息中心”为一期目标,完成数据中心机房升级改造;以完善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智慧教室项目建设、智慧课堂应用为载体,以推进教学诊改平台应用为抓手,初步整合现有教学管理、OA协同等应用服务平台,推进校园门户站群管理系统建设,引进搭建招生就业管理服务平台,逐步建成集行政、教学、科研、学生和后勤管理于一体的信息服务平台和校本数据中心,助力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改革发展。

——提升国际化水平。

推进与韩国南首尔大学、台湾大仁科技大学的深度合作,在专本衔接、培训研修项目基础上,推进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拓展与韩国青云大学专本硕衔接留学合作项目,扎实做好孟加拉留学生的学习和安全管理。瞄准服务龙江“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寻求与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探索师资交流培训和援助渠道;加强与俄罗斯、日本等项目合作与培训,推动中国职业教育与企业协同“走出去”,打造中国职教品牌。

(二)着力完善招生工作机制

坚持政策导向、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强分析调研、分类汇总,进一步强化招生队伍建设,创新招生工作机制,在农村实用人才班、贯通培养班等合作培养上加强制度化管理、常态化推进;在退伍兵学历提升培养上加强政策解读,争取入伍者高录取率、保留学籍者高复学率;在单招、统招和省外生源组织上力求稳中有增,以“中特高”项目建设为拉动,以中职生源有效涵养、扩招生源宣传组织到位为着力点,以适应多类型教育管理减少退学率为关注点,确保招生规模不减、生源质量提升。

(三)着力促进优质创业就业

树立“人人抓就业”的理念,强化就业一把手工程,将创业就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源头抓起,从入学教育开始,全过程渗透。强化学习,提升就业本领,上下联动,横向联合,系部发挥主体作用,职能部门强化服务、指导、检查、监督和反馈,树立为基层减负的理念。注重过程管理,强化结果考核,将就业考核结果充分运用到团队年终考核中。进一步完善基于问题导向、成果导向的实习就业一体化管理机制,用教学改革推动就业,用就业需求拉动教学改革,积极拓展基于校企合作的定向培养就业模式,推进“互联网+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加强信息共享,促进优质就业;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和龙江振兴新产业新业态,加强留省就业创业宣传,用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落实就业特殊群体精准化帮扶举措,发挥校友会作用,促进充分就业。

以大学生孵化园项目改造为契机,全面推进创新创业基地内涵和管理提质升级,加强创业培训和项目管理,强化专业团队、创业导师深层次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过程,扎实推进创新创业大赛项目,以创新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持续做好大学生征兵、专升本宣传组织辅导工作,争创大学生就业示范性院校。

(四)着力构建“三全”育人体系

——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完善育人机制。

根植“三全”育人理念,逐步健全“三全”育人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辅导员双重管理、双线晋升的发展路径,明晰岗位职责,完善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强化入学教育为抓手,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完善心理育人体系建设,加强心理分析对学生教育管理的精准服务;进一步健全中专管理机制,成立中专管理指导委员会,加强教师选配和辅导员选聘,以中高职贯通为基本培养目标,研究推进个性化课程改革和学生管理办法,减少退学率;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育人体系,及时规范落实各项资助政策;落实落细学费催缴工作,加大陈欠学费追缴力度。强化公寓育人阵地管理,构建公寓网格化信息报告和安全管理体系,推进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三全”育人体系走向深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推进学生自我管理,进一步加强学生养成教育。

深入推进学生工作两级管理,健全工作标准和考核评价机制,在外卖管理、吸烟管理、公寓管理方面形成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在早值、早操、晚自习等养成教育方面,突出课改带动、制度约束和机制保障。进一步规范学生会、学生社团和助理教官团、助理辅导员等学生组织体系建设,强化制度管理和指导考核,推进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素质能力,建立网格化学生管理基础网络,坚持课上课下贯通、管育并重、阳光培养,推进学生自治管理效果,促进学风建设。

——强化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学生素质教育。

进一步健全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加强素质培养与思政教育、心理教育、体育美育、军事教育、专业教学、社会服务、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构建思政课主导、专业课融合、精神文化熏陶和实践活动体悟“四位一体”的工作网络,推进主题文化活动与素质养成、技能培养、工会活动的系统设计、融合开展、精品塑造,理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关系,推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成绩单的有机融合,组织好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参展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育人质量。

——突出文化育人,进一步健全校园文化体系。

以“芍韵农情”农经文化育人体系为内核,继续打造“师魂匠心”“阅品书香”“匠心苔情”等校园文化系列品牌,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以“中特高”项目建设为中心,建设线上文化展示平台和线下展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建设、与第二课堂活动相融合,建立文化育人大格局,培养厚植“三农”情怀、服务农业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五)着力完善服务发展保障机制

——健全校园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

按照中央、省市各级防指的工作部署和文件要求,持续完善学院疫情防控各项预案、方案和制度体系,定期召开防控工作会议,落实落细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重点加强秋季开学后校园准封闭式管理下的学生管理、后勤保障、食品安全、卫生医疗、校园安全和舆情监测等各项防控管理工作,保证疫情期间各项教育教学运行有序、安全、规范,师生员工身体健康,校园安全稳定。

——健全内控管理运行机制。

职能部门要突出管理主体和服务职能,树立为基层减负的工作理念,主动担当作为,改变工作作风,强化制度建设,增强调查研究、服务指导、跟踪评价和监督问效,提升服务质效;进一步明晰岗位职责,强化队伍培训和素质能力提升,主动会商协作,厘清职能交叉,杜绝推诿扯皮。全员牢固树立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意识和节能减排意识,完善内部控制管理,进一步规范采购管理,加强科学论证,提升资金使用成效,加强国有资产信息动态管理,提高统计数据决策服务水平,提升管理效能和治理水平。

——健全校园安全保障机制。

深入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抓好应急演练,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和责任,建立安全工作台账,层层压实责任,跟踪落实举措。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警机制建设,强化部门联动机制和信息通报制度,与地方政府、社区加强沟通,推进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强化网络安全管控和实验室安全防控,强化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工作,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健全后勤服务保障机制。

按照投入必需、持续提升的原则,不断完善校园基础设施,改造实验实训基地,改善办公学习环境,提升校园文化氛围。以服务学生为出发点,持续改善就餐环境,加强食堂标准化、创新化、安全化运营管理,动态调整竞争经营机制,结合校园准封闭式管理,推动外卖管理取得实效。推进幼儿园管理机制创新和资质办理;加强商服中心经营项目的依规管理,满足需求,提高商业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持续做好采暖煤项目考察、采购验收等环节的规范管理与监督;加强家属区物业管理,完善家属区自我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管理成效,消除安全隐患,积极推进政府促进学院污水排放问题实质性解决。

(六)其他工作

进一步规范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发挥工会保障职能,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愉悦,克服职业倦怠,激发工作热情。

加大对离退休老同志的关心关爱,进一步健全沟通和保障机制,经常向老同志汇报学院发展状况,加强慰问和帮扶,营造老同志关心学院发展、为学院发展建言献策的良好氛围,积极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提供平台和条件。

各位代表,“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新时代职业教育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担当,“十四五”发展蓝图需要我们同心谋划绘就,让我们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忘初心、躬耕力行,以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作风,以笃定前行、坚定不移的信念,以共克时艰、奋斗圆梦的行动,保持定力、持续用力、精准发力,为坚决打赢校园疫情防控保卫战,推动学院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全面发展而不懈奋斗!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所有

地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温春镇 0453-6402306    邮政编码:157041